动态与观点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3060”碳目标,是我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向国际社会作出的郑重承诺,也是倒逼我国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的庄严号角。
上下同欲者胜。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宣布“3060”碳目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相继作出相关工作部署。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更是明确提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在今年地方两会中,碳达峰、碳中和也已成为各地政府工作报告的高频词汇。
然而,碳达峰、碳中和是全新革命,也是系统工程,目标已经明确,但实现路径和具体措施还值得期待。先有央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等多部委密集发声,在加快调整优化产业与能源结构、推动技术创新、发展新能源等方面作出部署;后有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建言献策:“突破能源转型关键技术”“加强低碳技术研发”“大力支持储能技创新”……不难看出,在这幅各行各业共同绘制的减碳路线图上,创新研发和专利保护成为日渐清晰的坐标。
专利创造,推进低碳化
能源燃烧是我国主要的碳排放源,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88%,因此,推进能源结构低碳化,成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主阵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为能源绿色转型提供科技支撑;利用数字化技术赋能,发展智慧能源系统。这些都是从技术创新角度推进能源转型发展的重中之重。”国家能源互联网产业及技术创新联盟相关负责人表示。
“以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为抓手,引领和带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华能集团)早在2010年就成立了清洁能源研究院,并形成了一批绿色能源的知识产权。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是发展绿色煤电的重要途径。华能集团通过自主研发,建成了我国首套燃煤电厂燃烧前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和制氢装置,年捕集二氧化碳能力达到10万吨,跻身国际前列。此外,华能集团在风能、光伏、储能、氢能、清洁能源并网技术等方面都投入了大量研发。“截至2019年底,华能集团在清洁能源领域拥有专利近1200件。”华能集团知识产权中心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通过实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一大批绿色低碳新动能正在蓬勃兴起。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能源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可再生能源领域的专利数量、投资、装机和发电量连续多年稳居全球第一,风电、光伏的装机规模均占全球30%以上,新能源汽车产量超过全球一半。
优先审查,按下加速键
借专利之风扬创新之帆,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金风科技)凭借自主研发的风电技术和3000多件专利,大力进军海上风电和海外市场,源源不断提供清洁能源。而这些绿色专利申请中很大一部分就是通过优先审查快速获得了授权。
为促进绿色技术研发创新和推广使用,英国、日本、韩国等主要创新国家对绿色专利申请都开设了绿色通道。我国对于节能环保技术实行了优先审查制度。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专利优先审查管理办法》,涉及节能环保等国家重点发展产业的专利申请或者专利复审案件,可以请求优先审查。申请人提出优先审查请求时,应当提交优先审查请求书、现有技术或者现有设计信息材料和相关证明文件,并由国务院相关部门或者省级知识产权局签署推荐意见。
“优先审查制度对于促进节能环保技术的研发和转化都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科学院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教授宋河发认为,一方面,优先审查加快授权程序,能使企业创新成果及时得到有效保护;另一方面,以节能环保为优势的中小企业或初创企业往往囿于资金短缺,需要以专利组合来吸引投资机会,优先审查制度缩短授权期限,便于企业快速向潜在投资者作出其对技术拥有专利权的保证,有助于加快节能环保技术实现产品化、商业化。
专利转化,促绿色革命
燃煤和烧柴取暖是许多北方农村地区冬季取暖的主要方式,既不环保,也不安全。近年来,中关村创蓝清洁空气产业联盟(下称创蓝联盟)与大道应对气候变化中心合作在陕西延安开展农村清洁取暖试点项目,示范评估了多种适用于陕北农村的清洁取暖专利技术。
创蓝联盟是专注于绿色科技和产业发展的非营利社团。该联盟主任解洪兴介绍,在取暖试点项目中采用了太阳能光伏+电热取暖、太阳能光热取暖和生物质取暖3种技术路线。光伏电取暖可在全年运行,而生物质取暖利用秸秆等农业废弃物作为原料,成本低廉、效果稳定,都能取得很好的环境效益。值得一提的是,参与试点企业西安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光伏领域已布局上千件专利,山东尚美丽家新能源公司就生物质燃烧炉、生物质燃料供热系统等提交了30多件专利申请。通过试点,这些专利技术有望在更广大的北方农村得到推广应用。
“3060”碳目标将倒逼全社会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在生产和生活各领域掀起一场绿色革命。通过专利的转移转化,加大绿色能源、环保技术、节能产品的推广应用,是其中关键一环。然而, 曾在“创蓝奖”评选中评估了22个国家300多项清洁技术的解洪兴发现,我国环保领域专利在质量上与国外相关专利相比,不管是权利要求的数量上,还是专利布局的系统性上都有明显差距。我国大部分绿色科技企业还有待提升专利保护与专利运用能力,以系统保护创新,促进专利转化实施。
蓝图绘就风正劲。为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我国需在未来几十年的实践中交出一份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