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与观点

“在恒都八年,我从一个想逃跑的新兵,成长为独当一面的运营总监。如果说我学到最重要的一件事,那就是:真正的领导力,不是指挥,而是托底。”
忐忑的开始,我差点做了“逃兵”
加入恒都前,我曾经历过一段职业空窗期。上一份工作节奏舒缓,发展空间有限,让我渐渐生出一种对未来的迷茫。于是我选择辞职,给自己几个月时间休息和思考。那段时间,我一边旅行,一边摸索接下来的方向,并不急于寻找下一份工作。
正是在这样的状态下,我接到了恒都HR的电话。坦白说,当时我对律所的认知,大多来自影视作品——精致干练的职场精英、专业严谨的工作氛围,带着一层厚厚的“职业滤镜”。我心动了,觉得不妨一试。经过三轮面试,我顺利入职,成为创始人江锋涛主任的秘书。

▲曾经的迷茫期
然而现实很快把我的“滤镜”击得粉碎。主任的工作节奏极快,强度远超我的想象。加班成为常态,夜晚、周末、节假日几乎都被工作填满。
就在我萌生退意之时,主任却主动找我谈话。他肯定了我这几个月的工作表现,并告诉我,律所正准备组建一个新的部门——市场部,计划合并两个现有团队的职能。他希望由我担任部门经理,由他牵头,我来具体负责,共同把这块新业务做起来。
我几乎愣住了。原本以为自己只是勉强跟上节奏,却没想到在试用期结束时,等来的不是去留的忐忑,而是一次破格晋升。那一刻,我心里的犹豫一扫而空。不是因为职位和薪资,而是因为那份被看见、被信任、被托付的珍贵感受。我清晰地意识到:在这里,付出会被认可,成长会被支持,挑战意味着机遇。
于是,我坚定了留下来的决心,也开启了我与恒都八年共同成长的旅程。
几经淬炼,与平台共同成长
八年前,我迈入恒都的大门,不曾想到,这会是我与一个平台、一群伙伴共同成长、彼此成就的开始。从最初的主任秘书,到如今的运营总监,我走过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平台的培养和团队的支持,尤其感恩,在我职业生涯的几个关键阶段,都得到了主任的悉心指导和宝贵信任。
每当我迷茫和踟蹰的时候,主任都会跟我说:"佳迪,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整个恒都皆是你的后盾。你要做的,不是不犯错,而是敢于试错、及时调整。"我这才明白,真正的领导力,不是在你前面指路,而是在你身后托底。

▲2018年度“最佳运营奖”
我的每一步成长,都印着恒都包容、赋能、创新的文化基因。我不是法律科班出身,但对律所运营满怀热情。恒都没有把我局限在某个固定的框里,而是让我在实战中摸索、在挑战中突破。从人力资源到市场品牌,从分所筹建到总部运营,我几乎涉猎了律所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多岗位、多层次的锻炼,让我真正理解了什么叫做"与平台共同成长"。

▲筹建上海分所
2018年,我受命参与上海分所筹建,那段从零开始的“创业”时光至今记忆犹新。办公室尚未启用,我的第一个工位就在楼下的星巴克。从独自一人规划运营框架,到逐步组建起近十人的核心团队,我们依然在那家星巴克并肩作战,成了别人眼中“自带会议室”的奇特团队。
为了追赶进度、节约成本,我们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搬进了正在同步装修的办公区,在尚未完工的会议室里开辟出临时阵地。在我最需要方向的时候,主任点醒我:“筹建不只是物理空间的搭建,更是人和文化的凝聚,要看到比当下更远的地方。”这句话让我把工作重心放在团队融合与组织能力的构建上。尽管环境艰苦,我们却在八个月内,高效搭建起一支40余人的专业团队,并完成了所有运营流程与标准的从无到有,为恒都全国化布局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疫情期间的恒都志愿者服务队
2020年,疫情突如其来,线下活动全面停滞。在我们全力转战线上时,主任提醒我们:“特殊时期,客户更需要专业支持和情绪安抚,我们的内容要有温度、有担当。”这个建议让我们重新梳理了直播内容的设计思路,不再单纯追求场次和人数,更注重内容质量和客户关怀。四个月,39场活动,38节课程,十万多次访问——这些数字背后,是整个团队连夜调试设备的坚持,是律师们认真备课授课的专业,也是恒都人“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的真实写照。

▲2020年度小结
与此同时,恒都迎来了更深层的战略变革——从“公司制”全面转向“合伙制”与“公司制”双轨并行。我们开始组建团队,全面快速地引入独立律师。初期,两种模式的并行带来了不少挑战,流程需要重构,团队需要磨合,运营模式、管理思路、资源分配乃至文化氛围都面临调整。主任在关键时刻指出:“改革的目的不是否定过去,而是面向未来。双轨制不是两条分离的线,而是相辅相成的生态,要让不同模式的律师都能在恒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在这一思路的指引下,我们重新梳理了管理架构和服务流程,强化了中台支持体系,让一体化运营更好地赋能于不同模式的律师团队。令人欣喜的是,转型带来了显著的成效:恒都的律师人数在短时间内迅速增长,业务领域更加全面,规模化与专业化并行推进,整体创收能力也迈上了新的台阶,引得行业争相关注。我能深度参与这一过程,并为之贡献一份力量,深感荣幸。

▲西城分所前台
2022年,恒都在分所建设上再度重点发力。我肩负重任,全面负责西城分所的筹建与运营。面对疫情反复与市场低迷,我带着比2018年更成熟的运营思路和清晰的执行路径,在主任的指导下,从零开始搭建团队、梳理流程。尽管外部环境充满挑战,我们仍在几个月内,实现了律师团队从零到近30人的突破,并完成了律所所有基础建设与运营体系的搭建,再次印证了恒都的执行速度与韧性。

▲统筹负责多次年会
现在,作为恒都总部的运营总监,我肩负着更全面的管理职责和更重要的战略使命——带领运营团队持续优化服务体系、深化业务支持、强化品牌建设,积极推动各分所的标准化与协同化发展。从一线筹建到总部管理,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初心。我将始终秉持那份不畏挑战、敢于担当的恒都精神,与各位同仁一道,共同书写我们与恒都更加辉煌的下一章。
十五年正青春,
共赴山海,不负热爱

▲入职8周年纪念日
八年,恒都教我懂得了什么是“成长”。在恒都,成长不是一个人的破局,而是一群人的共舞。成长,是与平台共进退、与团队共努力的集体旅程;成长,离不开前辈的指引和信任,在迷茫时得到点拨,在困难时获得支持;成长,更不是一味索取,而是珍惜平台所予、并以全力回馈的感恩与担当。
八年,我从执行者成长为管理者,恒都也从一棵大树成长为一片森林。我的故事,只是成百上千个恒都故事中的一个。每一个在这里认真生活的人,都在续写着这座大厦的向上生长。
十五年,恒都正青春。未来已来,我愿继续与恒都,与恒都人一起,共赴山海,不负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