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与观点

电商平台错误通知的应对之法

2023-09-14
浏览量
546

引言

目前,“网购”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购物方式,电商平台也成了各大商家的“必争之地”。伴随着电商经济的蓬勃发展,知识产权权利人通过向电商平台发起知识产权投诉,以保护自身权益,也是目前非常常见的知识产权维权方法。


然而,基于互联网本身的特殊性,错误投诉乃至恶意投诉并不罕见,基于“通知-删除”规则,电商平台在接到权利人发出的、符合要求的侵权通知后,可能会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措施,而相关下架措施的实施,无疑会对平台商家的经营活动造成影响,如果下架措施发生在例如“双十一”、“618”等某些特定的大促活动前夕,相关影响将更甚,势必会给平台商家的经营活动造成巨大影响。平台商家了解如何应对电商平台的错误通知,既有助于避免热销链接被断开导致的巨额损失,也有助于维护自身商誉。

探讨

明辨“错误通知”

关于“错误通知”的说法,我国法律明晰了因错误通知造成平台内经营者、网络用户或者网络服务提供者损害的,权利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具体体现在我国《电子商务法》第四十二条及《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五条。

但关于什么是“错误通知”,相关法律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对此可以参考相关法院的司法实践及态度。2019年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制订的《涉电商平台知识产权案件审理指南》中提到,“司法机关或行政机关最终认定被通知人不构成侵权的,应当属于通知人通知错误”,由此可见,“错误通知”并不要求权利人于发起投诉时存在主观过错,只要相关投诉最终被不认定不构成侵权,即属于“错误通知”。


应对“错误通知”

1、自检自查、相应投诉

对于被投诉的平台商家而言,在接收到平台转送的侵权通知后,应当及时进行自查,及时分析自身产品是否存在权利人所声称的侵权情况,若认为不构成侵权,则权利人的侵权投诉即可能构成“错误通知”。

在这一情况下,平台商家应当积极运用平台规则,在平台规定的时间范围内积极应对,准备申诉材料,提交不存在侵权行为的初步证据,尽力解除相关产品被下架的风险。与此同时,平台也会将平台商家的反通知转送给权利人,也能够在某程度上使得权利人意识到所发出的通知是错误的,也便于权利人及时撤回错误通知。

此外,积极响应所收到的投诉材料,也有助于平台商家后续在必要时向权利人主张损失。若权利人在意识到所发出的通知为错误的而坚持不进行撤回,而对于后续的错误通知,权利人则属于存在主观过错的情况,后续造成的损失,平台商家后续可以向权利人进行主张。

2、运用法律,恢复链接

若平台商家的产品链接已经被下架,而自身又认为相关产品不构成侵权,又恰逢重要的大促时机,不恢复链接将会错过大促,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平台商家可以积极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身权益。

若平台商家认为权利人的投诉行为可能存在不正当竞争的意图,可以考虑以不正当竞争纠纷作为案由提起诉讼;若仅仅是纯粹的错误通知,可以选择以侵权责任纠纷为案由提起诉讼。基于需要提起诉讼的背景下,积极运用行为保全制度,向法院申请诉前行为保全,要求权利人立即停止针对自身的投诉,法院在接到申请后的四十八小时内会作出裁定,若裁定采取保全措施,则平台需要立即恢复链接,此举能够及时地避免产品因被下架而产生的损失,商家通过此措施尤其可以避免错过某些大促时节。

3、积极反击,消除威胁

在面对权利人发起的侵权投诉时,平台商家相当于收到了侵权警告,若确信自身产品不存在侵权的情况,则不宜消极等待,可考虑积极反击。在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平台商家可以尝试积极提起确认不侵权之诉,由法院对相关产品是否构成侵权进行判断,以便于将热门产品重新上架。

所谓确认不侵权之诉,是指在面对知识产权权利人发出的侵权警告,若知识产权权利人未在合理期限内提起诉讼,也没有撤回警告,则被警告人可以主动提起诉讼来确定被投诉产品是否构成侵权,此举有利于消除因知识产权权利人怠于行使权利、或是恶意投诉等给被警告人所造成的不利影响,消除悬于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结论

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已经成为了各大商家的“必争之地”,一款产品能够冲上热门榜,背后是商家的辛苦经营,若一款热门商品无辜被下架,对商家而言将是巨大的损失。在面对知识产权权利人的错误投诉时,平台商家并非只能被动应对乃至束手无策,平台商家可以参考上述应对方式,积极应对,避免链接下架,即便平台错误断链,也可以及时恢复产品链接,以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免责声明:本文仅为分享、交流、学习之目的,不代表恒都律师事务所的法律意见或对法律的解读,任何组织或个人均不应以本文全部或部分内容作为决策依据,因此造成的后果将由行为人自行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