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与观点

好书推荐 | 恒都成都分所张坤主任倾情推荐

2022-03-28
浏览量
3193

一本好书,如约而至。

恒都成都分所张坤主任

倾情推荐三本宝藏书籍

如果你也是一个喜欢探索世间“真相”的人,本期北京恒都(成都)律师事务所主任张坤律师带来三本好书,非常值得推荐。

有关“数据的真相”、“历史的真相”、“人类史的真相”,或许你能从今天的好书中获得一些不一样的洞见。

01《数据的真相》

推荐指数:★★★★★

企业微信截图_21198fee-1298-4f34-bd1c-a09e94c0d79b.png

本书作者:

约翰·H·约翰逊│麻省理工学院(MIT)计量经济学博士。约翰作为专家证人在诸多涉及运用、解释数据的案件审理过程中担任证人、顾问工作。

迈克•格鲁克│毕业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作为一名获奖作家和营销专家为全美国范围内多家龙头企业和报纸撰写文章。

张坤荐言:

信息爆炸时代,数据常常成为影响认知心智模式的重要工具。你会发现,每个人都在试图用数据来说服你,我们也常常用数据来论证或加强自己的观点,达到说服自己或影响别人的效果。那些看起来以科学为名,严谨翔实、言之凿凿的数据和结论,真的经得起审视吗?

名为数据真相,实则可视为对“数据骗局”或“数据谎言”的起底揭秘,帮助被数据迷惑的我们,洞见缺失、校准偏颇、厘清因果,作出正确的决策。

基于对科学的崇拜,随着现代统计方法和手段的发展,我们对冠以统计之名的种种数据具有高度信任,即使与常识出现背离,也多是惊讶于认知偏差或发展变化,并不会对数据的真实性、代表性产生过多怀疑。

然而,数据的采样、取值、因果关系、结论形成都可能存在致命陷阱,只有了解数据的真相,懂得审问慎思,才能不轻易被数据左右,做一个心智健康、理性明辨的数据接收人。更毋论,未来的数据世界,无数可能,不可想象,或许,这本书能为我们迎接未来数据轰炸的不可知提供一丝慰藉。

内容简介:

互联网加速进化的时代,我们每天会接收海量的数据信息,这些信息的背后都隐藏着哪些真相?我们又该如何识别那些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普通人一天大约要接收30G的数据,但大部分人不知道如何正确地解读这些数据。MIT数据学专家在本书中讲述了如何破译每天接触到的数据,将复杂的问题变得更简单和直观。

本书涉及商业、零售、广告、育儿等诸多领域的真实案例,以及时常为人们所误解的数据概念。在本书中,你不仅能够找到如何在信息庞杂的世界中识别数据谎言、挖掘有用信息的方法,而且还能找到凭借该答案迅速做出明智决定的深刻智慧。

02《祥瑞:王莽和他的时代》

推荐指数:★★★★★

企业微信截图_c7bac7c5-0652-4681-9d0b-c18a796cd789.png

本书作者:

张向荣│文学博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专栏作者,书评人。悠游经史,流连两汉,热爱并致力于非虚构写作。

张坤荐言:

近年来穿越题材网络文学盛行,有人说王莽是历史上有穿越嫌疑的第一人。古代史家正统认为王莽是善于伪装、沽名钓誉、谋朝篡位的乱臣贼子,白居易诗云“王莽谦恭未篡时”,“一生真伪复谁知?”而近现代史学家们则作出了不同的价值判断,如,钱穆先生认为,王莽是观念超前但能力不足的社会改革家。

走进这本书,我们会惊奇地发现,王莽新朝的一系列制度改革,王田令(宣布土地国有并限制户均土地分配数量)、私属令(禁止奴仆买卖)、盐铁酒专营、币制改革、贷款制度等都是本着尊崇周礼、均平财富、打击豪强的初衷进行的设计,乍看之下,与近代政治经济理论和社会思潮非常契合,具有一种朴素的公平正义观。

然则,个人甚至社会的认知不可能脱离其所处时代和社会,本书的祥瑞之肇是与灾异谴告、五德始终紧密相关的。王莽新朝高开低走,极度盛赞中开启却很快在内忧外患中一败涂地,解读这一段历史的横切面,加深了我对制度设计与社会实践的思考。坐而论道、纸上谈兵、评头论足,可能是有一定理论基础而欠缺系统实践者的通病。具有良善本意的制度设计,必须紧密与本时代具体历史实践相结合,否则可能面临巨大风险,甚至沦为笑谈。

内容简介:

生于西汉末年的王莽,幼年丧父,并没有得到作为外戚家族成员的优待。他从一介儒生,以其周全的为人处世之道,一跃成为家族寄予厚望的后起之秀。他借助“祥瑞”之说,重返朝堂;又在众人的欢呼声中步步高升,终合法建立了新朝。那他又是如何在短短的十五年里,就从“天下归心”的“哲人王”成为了一个“天人共弃”的篡汉者?

面对日益严峻的政治合法性危机,儒家理论的实践者王莽勤劳王事,建辟雍、制礼乐,恢复井田,赢得了同时代其他儒士的认可。那么王莽称帝的真正动力又是什么?王莽到底是邪恶无道的簒夺者,还是复古派的改革家?是儒教立国的决定者,还是演技精湛的政治表演家?

本书截取汉宣帝到新莽这一历史片段,从“祥瑞”这个视角切入,剖析王莽的个人、家族和政权相关的人物事件,再现了太后王政君、外戚王氏家族、刘姓皇室家族、儒家经师、官僚士大夫等在西汉末年政治舞台的角力,进而重新审视旋涡中心的王莽,以窥他和时代的真貌。

03《植物塑造的人类历史》

推荐指数:★★★★★

企业微信截图_a959826d-38c6-4c46-9def-d4f308dfaf02.png

本书作者:

史军│中科院植物学博士,“玉米实验室”创始人,“科学松鼠会”成员。中国植物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成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著有《中国食物•水果史话》《植物学家的筷子和银针》《植物学家的锅略大于银河系》等。

张坤荐言:

读本书有种醍醐灌顶的酣畅感,是一种打破社会常识束缚的认知欢愉。从植物的视角解读人类发展史,可谓解读人类自身和人类社会的新颖视角,令人耳目一新。

作者指出,优胜劣汰是对达尔文物种进化论的误读,自然界的首要法则是繁殖效率优先原则,物种之间不存在优劣,只有是否适应环境、能否快速高效实现繁殖才是关键,生物繁殖效率的高低之别比你死我活的竞争更普遍。被人类驯化的植物,在漫长的演进历史中,改变了人类的身体,并进而塑造了人类历史。

特别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提到,大多数哺乳动物都具有自身合成维生素C的功能,然而,由于植物富含维C为人所食,人类自身合成维C的功能就因节约能量消耗供给其他功能而退化甚至泯没了。同理可证的,还有智齿、阑尾等植物留给人体的尚未完全退化但已无实用功能的痕迹器官。

阅读此书,获得一些知识性谈资的同时,也有两点的感悟。一是,不可为既定认知所困,妄情所执、执迷不悟,要敢于突破认知屏障,或超脱物外,或换位思考,方得新生。二是,竞争不只是你死我活、优胜劣汰,在繁殖效率优先原则指导下,高效复制规模发展可能是更具战略性的一种市场路径。

内容简介:

植物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我们的食物、文字以及社会组织结构都受到植物的支配,我们的经济、贸易以及对世界的探索都受到植物的支撑,甚至连我们的厨艺、肤色和长相都是由植物决定的。

本书讲述了这个有关文明演化的宏大故事。从促使人类定居的小麦和水稻,到改变世界的花椒和土豆,再到牵动世界贸易神经的大豆,植物的力量显而易见。人类驯化了植物,植物却塑造了人类。

同时本书对一些并不起眼的事物,背后隐藏着的文明演进的密码,进行了颇具新意,甚至是颠覆性的破译和解构,富有趣味并发人深思。如在达尔文的理论,根本没有“优胜劣汰”这个词语;我们喜欢吃酥脆的食物,是人类祖先喜欢吃植物叶片和昆虫外壳的演化记忆;人类也有被转基因的可能,等等。另外,本书精选了中外珍藏古籍中的百幅精美彩色植物赏鉴图片,给人以赏心悦目的阅读体验。

今天的3本好书,看起来风格迥异,却有相同之处——将我们的视角带入了世界不同的“隐秘角落”,了解那些很难深耕的秘密,探见世间的“真相”,既开拓了视野,也开拓了思维,值得细细品味。